朵连生:雪山下的金色农场

藏族同胞朵连生的家,青藏高原雪山下的一个小山村——苏吉滩乡药草梁村,位于“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门源县,朵连生靠着约翰迪尔收割机帮别人收割油菜而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们推选他当上村里合作社的一把手,目前合作社共有十多人,在朵连生的带领下,2012年,初具规模的合作社开始扭亏为盈,营业额在100多万元,纯盈利能达到30多万元。

朵连生

在穿过大阪山十二盘之后,呈现眼前的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成群的牛羊仿似天然牧场画布上的精灵,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着金光,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愉悦。在青藏高原雪山下的一个小山村,我们见到了朵连生,身为藏族的他没有想象中的高原红,黑红的面庞仿似他耕种、放牧雪山之下的见证。最初的朵连生仅以放牧为生,草原和羊群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如今,他不仅拥有大片的草场和成群的牛羊,他还有8台约翰迪尔设备和大片的耕地,成为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

车行三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位于苏吉滩乡药草梁村,这个仅有40多户人家、有藏族、回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多民族聚居的小村庄。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土生土长的朵连生,一位藏族同胞。 曾经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如今交通已十分便捷。村里道路也已全部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崭新的红色屋顶在纯净的天地之间分外鲜艳。在朵连生家装修一新的客厅中,这个汉语尚不熟练的藏族汉子,给我们讲述着雪山下金色农场的故事……

 

对农业机械的渴望

药草梁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这个雪山下的小村庄经受着市场经济浪潮冲击,原本百户人家仅剩下四十多户,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外面的大城市闯荡。看着哥哥、弟弟都到大城市闯荡,朵连生没有动心,而是选择了留守这片纯净之地,继续他的放牧耕种生活。

缺少信息和机械设备的乡村,让农业生产十分艰难,几百亩的油菜、青稞、牧草等作物都需要手扛肩挑。辛辛苦苦一年劳作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早时村里的第一台小四轮拖拉机,给村里的生产带来了便利,效率也比人力高出不少。不过昂贵的价格让这个年收入仅有两万元的家庭望而却步。

年轻的朵连生,当时就想,自己一定要买一台农业设备,在村里组建一个农业机械队,帮助村民实现机械化生产。

 

而立之年方圆少时梦

“没想到,当时的空想,在30多岁竟然真的实现了。”朵连生笑着说。

之前,药草梁村的油菜收割都是人工或者等待外省的收割机跨区作业,有时候需要等待40多天才能开始收割,不仅容易耽误农时,价格还挺高。 朵连生年少时的梦想又开始涌动,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收割机,朵连生暗暗下定决心。 那是朵连生第一回见到大型约翰迪尔收割机。在浩门农场,朵连生就过去咨询:“这车质量可靠,收获效率特别高。”用户的一番话更坚定了朵连生购买约翰迪尔收割机的想法。经过咨询,朵连生终于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七拼八凑,将17万元的约翰迪尔1042(现W70)收割机开回了家。

这台收割机成为村里的第一台大型收割机,也成了村民们争相使用的宝贝。朵连生第一年就开着自己的收割机,收割油菜、青稞、草籽等,作业区域达到2000多亩。朵连生告诉我们:“从购买设备之初,家人就非常支持。我对约翰迪尔收割机的质量有信心,对未来的盈利也有信心。有了自己的收割机之后不用等外地收割机过来我们就能及时作业,能及时耕种及时收割,不耽误农时。第一年约翰迪尔收割机就为我盈利七八万,还清了贷款和欠债,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心中的老实人

富裕起来的朵连生更有了信心,第二年便又购买了更大型的约翰迪尔1048(现W80)收割机。出于对约翰迪尔设备的信任,之后不断购入约翰迪尔拖拉机、打捆机等多种农业设备,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农机大户。原本靠养羊、种植油菜等家庭收入仅有两三万元的朵连生,现在家庭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元。这个村民眼中的老实人,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朵连生:村民心中的老实人

 

药草梁村原本有一个农机合作社,不过,合作社的经营不理想,仅仅是个空壳子,承包的土地非常少,没有农业设备,几乎年年亏损。朵连生说:“村里60%的村民都是藏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邻村的一个合作社,在经营了两三年之后,最终破产倒闭,这更加重了村民们对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担忧。村民们没有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看到致富的朵连生,村民们开始考虑让他担任合作社的带头人。良好的人缘以及人品,实实在在为村民们办事的态度,使村民们相信朵连生绝对不会私吞合作社的财产。而朵连生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带领村民致富的承诺。“大家都对我说,我做带头人肯定能成功。”朵连生回忆说。经过村民的选举,一向厚道、老实的朵连生当上了村里合作社的一把手。

朵连生仍记得当时接管合作社的情形,“合作社没有办公室,没有土地,没有机械设备,没有专业人员,要啥没啥。”

创业是艰难的,村民们都等着看,朵连生下一步咋办……

 

朵连生:村民心中的老实人

不拿工资的合伙人?

2011年,朵连生接过了合作社的经营权,连同其他几位村里的合伙人,合作社一共凑齐了30多万元的资金。朵连生将自己的约翰迪尔设备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到合作社,在简陋的办公室中,他们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创业。

朵连生告诉记者:“当时我和其他几位合伙人压力非常大,他们几乎投入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我也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和设备。如果不把合作社做好,我们都将破产。”

朵连生从完善合作社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合作社的经营体制。之前,合作社的开支比较大,成为合作社的经营负担,如今朵连生千方百计缩减开支,购买设备的配件都是顺路去买,而且不用合作社报销路费。遇到不懂的政策与法律问题,朵连生就一趟趟的跑乡里、县里问,终于将合作社的体系和制度完善,基本的框架也搭建完成。接下来,朵连生又利用国家对合作社的支持资金不断购买约翰迪尔农业设备,壮大合作社的农机队伍。而对于合作社来说,重要的土地资源是其经营的基础。朵连生一上任便开始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的经营土地,第一年为合作社增加了200多亩土地。

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朵连生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拿到,记者问他,你图啥?朵连生憨憨地笑笑说:“只图能带领村民们致富。”

 

“迪尔改变了我的命运”

2012年,在朵连生的带领下,初具规模的合作社开始出现转机,扭亏为盈,村民们开始对朵连生刮目相看。

村民们之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外村的土地,开始不断回流,希望加入朵连生的合作社。朵连生对村民们一视同仁,改变了之前靠关系决定土地承包价格的传统,规定了每亩土地的承包价格,全区一个价,并设定规章制度保障。

朵连生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共有十多人,年营业额在100多万元,纯盈利能达到30多万元。主要业务有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青稞、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收入,约占合作社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一;其次是畜牧业,种草养牛羊,合作社有专人负责放牧,并管理畜牧,收入又能占合作社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最后,合作社自有的约翰迪尔机械设备除完成合作社作业任务之外,还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完成作业,同时还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约翰迪尔设备的经济环保、高效率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了朵连生的认可,也成为朵连生带领合作社走出亏损、实现盈利的功臣。如今,合作社已经拥有了包括两台收割机、五台拖拉机、一台打捆机等在内的多台约翰迪尔设备。

朵连生说:“我对迪尔设备感情很深,从村里的贫困户转变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迪尔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没有影响到“中国最美乡村”的生态环境,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足景象仍随处可见,而且天依旧蓝,空气依旧清新。

农业机械的应用给当地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变革。之前,草场和粮食都是人工耕种、收割,人工的工钱是按照每亩300元的市场价结算,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大概只有一亩地。如今,大型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百亩以上,不仅能将草料和粮食收割,而且还能脱粒、秸秆打捆等,完成全部工序,仅需要60多元。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朵连生说:“家里600亩草场仅需五六天就能收割完成,并打成捆。我们都一致认为,约翰迪尔的产品是最好的,同时具有经济性和竞争力。”

依靠约翰迪尔设备富裕起来的朵连生眼界也大大开阔,如今,他正筹划改变传统的“母羊一年一胎” 的繁殖方式,改为“两年三胎”。朵连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羊的养殖主要靠卖小羊羔赚钱,以前一年只能繁殖一代小羊,如今我们缩短了母羊的喂奶时间,改变了传统的繁殖方式,可以做到让母羊两年下三次胎,提高了经济价值,每只羊能多收入200元左右。”朵连生的200只两年三胎母羊已产羔200只,成活率分别达98%、100%。按百只母羊两年可产羔270只计算,羔羊收入可达16万多元,比传统养殖方式增收5万多元。

结束采访,热情好客的朵连生端上牦牛肉、羔羊肉、奶茶、水果招待记者一行,他希望将村里所有土地都承包下来,购买更多更先进的约翰迪尔设备,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有文化的人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来,继续带领村民致富。

回程中,一边太阳一边雨,罕见的双彩虹悬挂天边,艳阳、蓝天、绿草、细雨使得此时的门源分外诗意,犹如世外桃源。有人说,看见双彩虹,未来肯定要走好运。我想,朵连生一定也看到了他的双彩虹……

 

购买农机和零件


请联系当地约翰迪尔授权经销商,或

  • 致电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客户关怀热线:400 6576 555
  • 致信:400@JohnDee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