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江:现代化农机助力垦区农业大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2.4亿农户分散居住在320多万个星罗棋布的村庄中,每户耕地面积平均只有7.5亩。在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浙江、福建等地,一户五口之家的平均耕地面积甚至只有2亩。但到了黑龙江省垦区却大不一样。因为地广人稀,这里每个农户分到的耕地往往多达几百亩甚至上千亩。

家住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的董克江,一个人就能代耕2000多公顷土地,相当于4000家中国一般农户的耕地总面积。当然,种这么多地,必须要依靠现代化高效的农机装备作为保障。

董克江目前拥有各类大型农机装备数十台,总价值逾千万元。这些农机不但能够帮助他耕种自己承包的土地,还能满足周边农户的农机作业需求。董克江也因此成了红星农场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

农民出身的董克江,如何通过自身的奋斗走向今天的成功呢?他身上又具有哪些旁人不具备的特质呢?

十年磨一剑 迪尔助转折

对于从小在农场长大的董克江来说,对农机一点都不陌生。他说:“从小我就是在父亲的履带拖拉机上长大的。那时候所接触的世界,认为拖拉机就是最高端的机械了。似乎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那时董克江就决定,长大了也要开拖拉机。

那是1990年。22岁的董克江花了1.2万元买回人生第一台拖拉机, 12马力的国产小四轮,由此开启了他的农机经营之路。

时隔二十六年以后,董克江回忆说:“当时的拖拉机,噪音大,耗油多,四处漏风,热天烤得难受,冷天冻得打颤,一天下来,浑身上下不是个土人也是个油人。但是,机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发展农机经营的想法。”

就这样,从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内,董克江克江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发展自己的农机事业,虽然发展的比较慢,但总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董克江事业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他将十年间积攒的15万元全部拿出,购买了一台约翰迪尔1075联合收获机,同时承包了耕地1000多亩,办起了家庭农场。

苦心人,天不负。那一年,在董克江的精心运营和管理下,不但种地赚到了钱,依托约翰迪尔1075收割机为周边农户提供收割作业也赚到了钱,当年的纯收入高达20多万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也一下子让董克江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做农机服务的决心。同时,初识迪尔收割机,高效的作业和可靠的性能发挥,让董克江深深记住了这只幸福的小鹿。

迪尔幸福小鹿祝我成功

时间继续往前推进,董克江在初识迪尔农机后,尝到了甜头,兜里也有了钱,于2007年,再度选择扩充农机装备大军。因为此前使用约翰迪尔农机留下的好印象,所以这次他选择购买了一台约翰迪尔9520拖拉机和配套的约翰迪尔大型联合整地机农机具。这台拖拉机动力高达450马力,整机进口,当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补了83万元,董克江自己掏了133万元,可以说当时花掉他几乎全部的积蓄。

他告诉我们说,这台拖拉机代表着全球最高水平,是真正的“铁牛”,是以往任何国产农机都难以比拟的。出活儿快,全速工作,每天能够整地100公顷。

“当年秋天,我就开着这台拖拉机开始在周边跨区作业,不起早,不贪黑,一个作业季下来,轻轻松松完成耕整地作业2000公顷,回来一算账,总共赚了40万元。”董克江至今回忆起当年赚钱的过程时仍然难掩兴奋,就更别说对于约翰迪尔设备的喜爱之情了。

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董克江带我们去看正在作业的约翰迪尔9520拖拉机,到了现场后,因为拖拉机正在春播前的耕整地作业,有很多玉米秸秆遮在了9520拖拉机前机罩上。董克江马上过去用手一点点抹干净,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2009年和2014年,董克江考虑到更多的耕整地需求,分别购买了2台205马力的约翰迪尔7830拖拉机。后来证明董克江的选择是正确的,7830虽然没有9520功率大,但是可靠性和性能方面依然非常出众。至此,董克江拥有了三台大功率拖拉机,一大两小,外出作业根据不同的地块,选择不同的拖拉机上阵,董克江的代耕效率更高了。

因为为农户代耕作业口碑非常好,很多农户找到他问,能不能收获环节的作业也由他来干。于是,从2013年开始,董克江先后买了一台S660和一台S680,光这两台收获机就价值500万

因为此前一直致力于耕整地作业服务,所有董克江并没有太多的收获作业经验,好在约翰迪尔S660和S680非常智能,操作简便,机手经过简单培训,可以很快上手。并且机器可靠性很高,完全不必有售后方面的后顾之忧。

这样,全套的迪尔设备让董克江的农机服务团队实力超群,他甚至非常自信地认为:“国外农民能干的事情,我们也能干,而且干的更好。”

工厂管理经验也有用武之地

之后,董克江建立起了自己的农机服务小团队,把农机服务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今,他已经拥有了30多人的团队,有专门负责驾驶作业的机手,有负责补给农资的运输司机,有负责联系活的师傅,也有会计、后勤等等。

在谈及管理农机服务团队时,董克江告诉我们,这和他早年间从事工业生产,有过管理经验密不可分。

他说:“工业生产到底是比农业先进,所以我总想着把工业生产上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拿到农业生产上来。”

原来,在干农机之前,董克江是当地一家乳品厂的基层管理人员,干了好几年,不但熟谙工业生产的先进理念,更是积累了很多团队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正如董克江自己所说,“这些工厂积累的经验完全用在了以后的农机经营中”。

知识改变命运

董克江除了具有强大的管理团队能力,他的学习意识也非常强。从他拥有的农机设备就能看出来,他是北安第一位敢尝试购买全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的人,也是北安最早用上约翰迪尔AutoTrac自动导航系统的人,而且一口气就把三台进口迪尔拖拉机全安上了自动导航系统。

采访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提到“知识改变命运”,他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包括种地也一样,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对我来说,那些先进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农业机械才是我最关心的。”

董克江的约翰迪尔拖拉机安装使用的自动导航系统全部是RTK信号导航,精准度在正负2.5厘米范围内,是约翰迪尔导航系统中精度最好的一种信号。

董克江指着放在半坡上的基站告诉我们,“RTK信号导航是最精准的,只要购买一台约翰迪尔导航的基站,并且在拖拉机上安装上显示器、方向盘、信号接收器,就能实现精准导航,非常方便。”

据董克江介绍,他早就知道拖拉机精准导航和自动驾驶的技术,2014年约翰迪尔在黑龙江省开始推广演示导航系统,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现在主要用于起垄、播种等作业环节。

对于使用约翰迪尔导航系统带来的好处,董克江言简意赅地解释:“能走直线,非常直。好处就是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机手作业的时候也不用一直盯着对钎,大大降低了疲劳强度,延长驾驶员的作业时间,提高作业量。”

“而且,约翰迪尔AutoTrac导航系统自带计亩器功能,外出给人家作业的时候,干了多少活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非常方便结算,雇主糊弄不了咱们机手。”

记住!赚钱永远是次要的

董克江带着我们参观它的机库大院,他现在拥有各种进口播种机、拖拉机、耕整地机具几十台,每年光靠农机作业带来的收入就在百万级。然而,他说他从来就没把赚钱放在首位。那么他在乎什么呢?

董克江笑着告诉我们:“兄弟跟着我有饭吃,能为乡里乡亲做点事,能够子承父业为国家农业出一份力。这三点就是我最大的追求,赚钱永远是次要的!”

目前他的农机作业队已经有30人左右的规模,很多人都是跟着董克江一同致富的老朋友。

2016年,董克江本来想着把团队的规模缩减到20人左右,但是真到裁员的时候,他思来想去,考虑大部分队员一旦被裁,就可能面临失业困境,所以最后他谁都舍不得裁。董克江没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吧。

除了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董克江还是个仗义的好心肠。乡里乡亲平时有个大事小情,找到董克江,只要他能帮上忙,他从不推脱。比如谁家的拖拉机要是陷在地里了找他去拉车,只要家里有闲着的大马力拖拉机,他从不二话,而且帮人拉车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他的仗义和善良,自然而然地为他带来了口碑。有了口碑,随之而来的是,乡亲们都愿意用他的拖拉机作业,他的活常常应接不暇。

提到理想,董克江害羞地笑起来,也很诚恳地说道:“我的理想就是种好地,我父辈就是当年北大荒第一代农垦人,到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接好班,把地种好。”

我们问他:那你积累了这么多财富,有没有想过以后不种地了,去城里生活?他呵呵地笑出了声,幽默地回答:“说实话,我没想过去城里生活。我们农民赚到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没有什么别的追求,财富积累多了,就买更好、更专业的农机。我的目标就是国外农民能干的,我们也可以干,而且要干的更好。”

后记:

正是因为在这片拥有33万亩耕地,养育了1.3万多人口,每年为国家提供100亿公斤粮食的富庶之地——红星农场,有成百上千位想董克江这样植根于土地,善于学习的职业农民,才推动了红星农场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农业的发展。

放眼望去。全国范围内,像董克江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扛起我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先进农业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才会随之不断提升,劳动力才会不断得到解放。城镇化的道路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只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能够像董克江一样,有决心赶超国外农民,有勇气走出一条适应我国的农业发展道路,那么我们国家的农业才有出路。

购买农机和零件


请联系当地约翰迪尔授权经销商,或

  • 致电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客户关怀热线:400 6576 555
  • 致信:400@JohnDee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