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彪:十年蜕变 坦荡致富路

河西走廊,乌鞘岭下,汉武帝“武功军威”挥毫而定,这座城市从此拥有了“武威”这个霸气凛然的名字,而到如今,战火硝烟早已逝去,留下的是那亘古不变的干旱与荒芜。然而,正是这方并不湿润的土地,孕育出了当地坚忍而朴实的民风。

土生土长的王有彪便是其中一员,不善言谈、面带微笑的他拥有着西北农民所特有的朴实和善良;然而,他又是与众不同的,与约翰迪尔的结缘,让他在十年的时间里,身家从三万跃升到百余万,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尝遍艰辛 初识迪尔

1990年,刚刚17岁的王有彪开始了机手生涯,而后的14年中,他尝遍了身为机手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

现如今,再回忆这段经历,王有彪依然印象深刻:“那个时候真是累啊,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门,一直干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中间除了吃饭、喝水,一会儿都不能停,回到家躺床上,胳膊腿都不想动了。”

虽然辛苦,收入却不高。“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开拖拉机一天就挣20块钱,后来涨到30块,再往后开收割机,也才涨到60块钱。不像现在,机手开青贮机,一天就能拿300块钱。”

14年的机手生涯,除了难以忘怀的辛苦,并没有带给王有彪太多的积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循规蹈矩了14年的王有彪决定迈出重要的一步——投资机器,自己经营。2014年,在已经有了多年拖拉机经营经验的自家三哥的带路下,王有彪顺利购入了第一台拖拉机——铁牛55。

3年后,机械化作业在武威逐渐推广,面对越来越多的作业需求,王有彪决定换台功率更大的拖拉机,提高作业效率。这次,他看中了约翰迪尔1054拖拉机。当时兜里只有3万块钱的王有彪,面对14万元的机器,无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这一年,王有彪所在的黄羊镇,甚至是武威市,约翰迪尔拖拉机都并不多见,对于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的王有彪来说,在此之前更是没有见过约翰迪尔机器作业。

然而,王有彪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买了这台拖拉机。“当时我就想买一台功率大、性能好的机器,并且之前用的铁牛55质量不错,而天拖的拖拉机技术正是引进约翰迪尔的,所以我相信约翰迪尔也错不了。”

决定后,王有彪向亲戚朋友借了剩下的11万,提回了心仪已久的1054。

约翰迪尔也并没有令王有彪失望。

第一年,王有彪驾驶1054作业赚了7万元,只用了两年的时间,1054便已回本。赚到第一桶金后,王有彪又在2010年购进了约翰迪尔1204拖拉机。

跨区作业 胆识过人

随着当地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机作业竞争越来越大。王有彪身边不少养车的朋友都遭遇了收益下降的情况,但这却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到王有彪。

“王有彪人很实在,我们都愿意找他作业。”王有彪的朋友这样评价他,“在耕地时,很多机手为了省些油、干得快些,就会趁着农户不注意的时候,在田中间把犁抬高,到田两头再放下去,王有彪就不会这样,他在哪里都会把地犁的一样深,作业质量很好,我们都对他很放心。”

这样的信誉为他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信任,也带来了比其他机手更多的活儿源。

尽管如此,当很多人都在羡慕王有彪充足的活儿源时,王有彪却又做了一个令大多人不理解的决定——北上内蒙古,跨区作业。“本地的作业量最多也就这些了,虽然我现在的作业量还可以,但农机还在增加,以后活儿会越来越少,所以必须找到更大的市场。”过人的胆识,使王有彪成为当地首批跨区作业的机手。

跨区作业,需要更大功率的拖拉机,王有彪直接联系了约翰迪尔经销商,希望购买1854拖拉机。在迪尔融资的帮助下,王有彪首付30%,提回了约翰迪尔1854拖拉机和约翰迪尔五铧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2013年开始,王有彪便带着1854、1204两台拖拉机和另外3名机手,在每年9月北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从事秋整地作业服务。

跨区作业,需要经历常人鲜少经历的辛苦,虽然自己养车,但王有彪并没有从此安逸下来,而是跟着机手一同北上。除了一天24小时两人轮换作业外,吃住全在机器上,为此,王有彪特地改装了一辆房车,铺设了4张单人床、水箱和天然气等灶具,用简单的生活用具支撑了机手们将近一个月的跨区生活。

顺应时势 投资青贮机

由于干旱缺水,武威市一直在寻求更合理的种植结构,从一开始的以小麦种植为主,到玉米、甘草。2013年,武威市明确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种植作物种类相应调整为向甜高粱等畜牧作物倾斜。2013年,试推广种植2万余亩,之后不断扩大,2015年扩大至10万亩,并预计在2016年再增加21万亩。

甜高粱的推广,随之带来了收获机械短缺的问题,瞅准这个机遇,2014年,王有彪决定购入青贮机,开展青贮收获作业。

然而,选择机器品牌时,王有彪犯了难。“当时我们这还没有约翰迪尔青贮机。”最终,王有彪不得不选择了一台其他品牌青贮机。“那台机器没用多久就出现问题,最后我不得以退了货。”这次不愉快的使用经历,令王有彪更坚定了购买约翰迪尔机器的想法。

2015年,甘肃省进口了7台约翰迪尔青贮机,武威市3台,得知这个消息后,尽管全进口机器没有国家补贴,王有彪却没有丝毫迟疑,再次在迪尔融资的帮助下购买了一台约翰迪尔7380青贮机。

购买第一年,王有彪驾驶7380青贮机在周边作业87 hm2(1 300余亩),又在内蒙古跨区作业200 hm2(3 000亩),按11元/hm2(170元/亩)的作业费来算,购买当年便赚了70多万元,“由于是第一年作业,7380的效率还没有完全发挥,今后两年的作业量会继续增加,所以用不了4年的时间,我就能还完所有贷款。”

在王有彪心中,一直都有一本明确的账目,虽然国产青贮机价格低,但约翰迪尔青贮机作业效率高、性能稳定、操作舒适,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身家翻倍 带动周边用户

2007年,在购买第一台约翰迪尔设备时,王有彪兜里只有3万元。而如今,十年后,王有彪已经成为拥有5台约翰迪尔设备,身家上百万的农机大户,成为农民中的佼佼者。

这十年蜕变,是王有彪的朴实与胆识交织奏响的乐章。在这十年中,无论如何辛苦,王有彪都没有停止劳作的脚步;无论有怎样的诱惑,都没有失去身上那独特的朴实;无论有多大风险,都没有停止过突破……

而这其中,少不了约翰迪尔设备为王有彪带来的重要支撑。在与约翰迪尔结缘的十年中,王有彪驾驶约翰迪尔机器,不惧艰苦,辛勤劳作,虽有胆识,却从不投机取巧,一点一滴积累了财富,走出了光辉坦荡的致富之路。

在自身致富的同时,王有彪也带动了身边的朋友使用约翰迪尔,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王有彪记得很清楚,自家三哥带着他养车当老板,而他带动三哥用上了约翰迪尔。2010年,王有彪和王有光各自买了一台88 kW(120 hp)的拖拉机,王有彪买了约翰迪尔,王有光买了其他牌子。“当时我们一块儿去给别人服务,三哥的拖拉机就没有我的好,除了经常坏之外,油耗也明显比我多。当时我们都加同样多的油,但我的车能干30亩地,他的车就只能干20亩。”

最后,在王有彪的带动下,王有光卖掉了手里的拖拉机,换上了约翰迪尔。

随着王有彪作业范围的扩大,更多人见识了约翰迪尔机器的作业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来询问王有彪机器信息,“在蒙古滩作业时,一块儿作业的机手看到我的车作业速度快、性能好,就过来询问,我向他们介绍只要注意保养,这车就不会出什么问题,那一年他们回去当即就买了两台约翰迪尔1854拖拉机。”王有彪笑着说道。

由于良好的作业质量和令人信得过的品格,王有彪获得了当地农户的一致信任,黄羊镇上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约翰迪尔设备,到目前,约翰迪尔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

而当问到未来规划时,王有彪则希望再购入一台147 kW(200 hp)以上的约翰迪尔拖拉机,“将赚来的钱投资在机器上,这样趁着年轻多干几年,才能在以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是在过去的十年中,还是关于未来的规划,王有彪始终践行着先苦后甜的人生信念。

购买农机和零件


请联系当地约翰迪尔授权经销商,或

  • 致电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客户关怀热线:400 6576 555
  • 致信:400@JohnDeere.com